浙江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其前身为1980年成立的工业管理系。学院现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国际贸易与金融”中英合作办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应用经济学学科为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学院现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和金融学两个本科专业,均入选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双万计划;同时“国际经济与贸易”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十三五”浙江省优势专业。学院拥有浙江省级重点创新团队(文化创新类)1个、浙江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1个、浙江省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部共建“国际经济与贸易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浙江省一流本科课程9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门。
经济学院本科专业采用“开放办学、厚德育人、复合成才”的办学理念,重点依托工科优势,设置多学科交叉、渗透与综合的核心课程体系,班级类型分为普通专业班和实验班,其中金融学专业下设金融学(量化金融)方向。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历史悠久,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创办于1988年,2003年为浙江省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008年获评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2014年被确定为浙江省“十二五”普通本科高校新兴特色专业(国际化专业)建设项目,2016年入选浙江省高校“十三五”优势专业,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以“开放办学、厚德育人、复合成才”为办学特色, 重点依托工科优势,设置多学科交叉、渗透与综合的核心课程体系,优化贸易投资理论与政策+工科知识+创新实践的复合型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开放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国际经贸专业人才的需求。
2. 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团队建设成效突出。本专业共有教师29名,其中教授8名,有国家“万人计划”、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及省特级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工程支持计划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三层次1人,省“151”人才工程等9人。67%以上教师拥有博士学位,38%以上拥有海外留学或访学经历。专业教师获得省级讲课比赛一等奖、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多项荣誉,获得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浙江省协同育人项目、浙江省教学改革项目等多项教学建设项目立项。
3. 实验实践平台完善,国际化办学深入广泛。与阿里巴巴eWTP平台,与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与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与海康威视数字技术有限公司等建立开放型的创新创业综合实践平台,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职业发展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对接。实现专业建设的国际接轨,合作举办“国际贸易与金融硕士学位教育项目“;建立学生国外短期访学项目和海外培养基地;连续主办八届“开放经济与金融工程国际会议”、第15届、22届全球金融年会,多次邀请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迈伦?斯科尔斯、爱德华?普雷斯科特教授等与学生对话交流。
4.复合型人才需求迫切,就业前景广泛。中国正着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跨境电商迅猛发展、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对复合型国际经济与贸易高素质专业人才需求迫切。2019年—2021年,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毕业生217人,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4.93%,居省内同类专业前茅。2021年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率40%;21位学生选择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留学,占本科毕业生比例10%;大部分毕业生在外贸公司、跨境电商平台、跨国公司、国际金融机构和政府机关等从事金融类、国际贸易类等相关工作。
【金融学专业】
1.金融学专业办学历史悠久,专业设置紧扣行业发展前沿。浙江工业大学金融学专业于2003年开设招收首批本科生,2020年入选浙江省“双万计划”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入选国家“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7年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在本科阶段开设量化金融方向,紧贴金融科技发展前沿,致力于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实战型高素质金融人才,满足浙江建设金融高质量发展强省和区域金融现代治理先行示范省的人才需求。
2.师资队伍水平高经验丰富,联合行业协同育人。金融学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6人,教授2人,副教授5人,研究员1人,93%以上拥有博士学位,81%以上拥有海外留学或访学经历,专业教师获得省级讲课比赛一等奖、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多项荣誉。金融学专业实践要求高,行业发展快,专业注重引进行业精英,组建了校外业界专家团队,进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3.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层次高,实践教学基地数量多,合作深入。本专业依托我校与浙江省金融人才协会共建的钱塘江金融港湾金融科技实验室,与中国量化实验室、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组建“全球量化金融实验室联盟”,使其成为学生实战能力培养的孵化基地。与浙江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组建“长三角金融人才高校联盟”,整合长三角高校优质学术资源,推动金融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已建设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项。专业与浙江期货行业协会、杭州银行、中信证券和国信证券等多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覆盖省内20多家金融机构。专业与多家金融机构签署人才合作培养协议,在专业核心课程中定期邀请行业资深人士进入课堂,在各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实践实习机会,在毕业阶段提供就业招聘信息,为学生接触行业,强化金融实战能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复合型实战型人才需求迫切,就业前景广阔。深化金融产业供给侧改革过程中,金融行业整体发展加速,浙江省建设新兴金融中心,发展“钱塘江金融港湾”和“杭州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对于熟悉数字金融,掌握金融科技手段的金融人才需求迫切。近年来,专业毕业学生国内外升学深造率超过30%,就读于境内外知名院校;就业率接近100%,大多在规模5000人以上的银行、券商、保险等金融单位中工作。